春日的溫暖與明媚,映照著細雨綿綿的時刻。除了期待連續假期之外,更有重要的節日─清明節。
提及清明節,人們能想到的是春天要出門踏青、不開伙所以吃生冷的食物,以及最重要的祭祖、掃墓的一系列習俗。但其實,現今的清明節已包含農曆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和寒食節,最初的「清明」只是象徵著「春分」的節氣。
祭祀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在於,能夠表達對祖先的感恩、紓發其懷念的心情,更重要的是,節日能夠凝聚家族間的向心力。當家人們因為重視祭祀、懷念祖先這件事而聚集在一起,它便不單單只是一個需要遵守的節日,而是人們賦予其意義並共同創造回憶的節日。
潤餅.前世今生
據說在太平天國時,當時閩南泉、漳地區,因捻匪作亂,兵荒馬亂之際,哪來的時間準備祭品祭祀祖?於是,將所有的食物放入麵皮中,以此當成祭墓的食物。
而潤餅最大的特色,除了方便之外,在我們既定印象中,清明只能吃冷食,「潤餅」也成為我們飲食的好選擇。
吃冷食,原自於寒食節的傳統。而寒食節的傳說:
相傳寒食節,是介之推的忌日。介之推為了不讓晉文公找到,寧可被火燒死,也不願下山。晉文公後悔介之推死於回祿之災,下令將介之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,不許民眾開火煮飯,只能喫冷食、涼拌食品,以此作為紀念。
在介紹完「潤餅」的緣由後,緊接著要介紹的是潤餅的「內容物」。
在潤餅中的餡料,在現代社會中,常見的不外乎:高麗菜絲、胡蘿蔔絲、韭菜段、紅蘿蔔絲、豆芽菜、菜甫等蔬菜及豆腐絲、豆乾絲、肉絲、蛋絲、蝦米,再灑上花生粉。有的地方也會因口味的不同,添加油麵,或是口味偏甜,會再加上糖粉。但在傳統的潤餅內餡中,主要的是以蔬菜為主,像是蒜苗、韭菜等當令食材,因具有刺激性,食之不僅止於味蕾上的享受,更能夠增加「陽氣」,使自己身體暖和起來,
但其實,吃潤餅的習俗,也不一定和清明有關。
社甫有句詩:「春日春盤細生菜」。
《四時寶鏡》中也提到:「立春日,食蘆菔、春餅、生菜,號春盤」。
說明潤餅歷史在唐朝,就有在立春吃潤餅的習俗。潤餅傳至閩南,慢慢傳至台灣,演變成傳統的應節食品。但當時的春盤,吃的可能是大蔥、小蒜、韭菜、芸苔、芫荽五種生辛菜,這五種生菜有開五臟去伏氣之效,可以重新調理人體內的陰陽之氣,「五辛」亦有「五新」之意。
潤餅另有一說是,起於明代的蔡復的夫人李氏。李氏在隨軍時,不忍夫婿因公務繁忙而無法準時用餐,進而發明出用麵皮把炒在一起的什錦菜捲成圓筒的餅來飽肚,此種吃法被稱為「婆餅」,成為如今「薄餅」的前身。
記憶的食物
在節日之外,我們所以會選擇潤餅,當然也是因為其方便性。因此,不僅僅是在中華地區,有潤餅的存在,在其他國家,也有類似於潤餅形式的飲食習慣。差別只是在於:「吃的時節」。
同場加映
墨西哥捲餅可以說是墨西哥人的日常飲食,是在餐桌上極具份量的菜色,就算天天都吃捲餅都不奇怪。對比之下,潤餅總是在節慶中才會被想起,我們便稱潤餅為季節性食物。
除了鹹食之外,馬來西亞的國民小吃「Roti Tissue」。將薄透的餅皮加熱,製成如高塔般的造型,搭配著煉乳或是咖哩入口,經常成為當地人消夜及點心的好選擇。
總結而言,潤餅之於節日,居於不可或缺之地位。在我們大飽口福之前,若能稍加了解飲食的意義與內涵,也是種樂趣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