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寶的祝福 大家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熱鬧最盛大的傳統節日。你也許已經聽說過許多關於春節的有趣風俗,吃餃子便是春節一個重要的習俗,而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。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,深受老百姓的歡迎,民間有「好吃不過餃子」的俗語。每逢新春佳節,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。這種習俗與餃子的形狀有關,餃子的形狀像中國古代的一種貨幣--元寶,象徵著財富,因此,過年時吃餃子,也帶有「招財進寶」的吉祥含義,會帶來一年的財運。還有的家庭包餃子時會在某一個餃子裡包上一枚硬幣,吃到硬幣的那個人就會在新年裡格外好運。 還有一種習俗與中國傳統的計時制度有關,午夜12點後的第一個時辰被稱為「子時」,除夕夜的子時正是農曆新年的伊始,「餃子」的發音和「交子」相似,取「更歲交子」的吉祥意思,有「喜慶團圓」和「吉祥如意」的意思。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,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,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。餃子的「餃」和「交」諧音,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;又取更歲交子之意,非常吉利;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,話新春,其樂融融。 水餃中團聚的味道 隨著現代人生活品質的提高,人們對食物的口味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與要求,吃餃子不再是一種奢望。小的時候總是在過年過節才能吃到餃子,現在就可以隨時隨地吃到餃子,也沒有太多時間去做手工餃子,而是花點錢去超市買速凍餃子,也可以去各種餃子館,選擇各種餡的餃子。雖然節省了很多時間,若是多年在外地工作沒有回家,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味道,失去的還有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的快樂時光。但最重要的是,餃子是一種帶有感情的食物,讓我們每次吃到都能想起母親的笑臉,還有擀麵皮包餃子的模樣,更不能忘的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光。 餃子吃的是味道,更是一種情懷。是逢年過節對家的想念,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。餃子有許多種類與搭配,滿足大家對餃子之口腹之慾。肉的素的,蒸餃湯餃。但總在滿足口腹之慾後,就起了一些情感上的聯繫,吃飽了,總想起家鄉了。肚子餓了吃水餃,過年過節吃水餃,一起包水餃的日子最珍貴,水餃總是帶給我們一絲心底的溫暖。 餃子的故事 餃子原名「嬌耳」,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。他為官時心懷慈悲,以救人為己任。之後他
不論你已經走過多少春秋,不論你身上有多少皺褶, 我永遠不會覺得你已蒼老。素潔的外表下,是你濃郁芬芳的內心。 沉沉浮浮中,不變的是對家的想念,扁食捏似月牙灣……。 每一個人的童年,都有一段段像精美盒子的美麗回憶。打開了其中一個盒子,女孩的記憶停留在母親,眼尾些微的魚尾紋,隨著笑容瞇起的小眼睛,像極了月牙灣的模樣。還未包餡時,母親早已將長髮盤起,此時一根根銀絲卻調皮地竄了出來。不知何時母親已停下手中的活兒,看著母親的雙眼,笑瞇瞇地,就像天邊的月牙兒。母親熟練地將餡料包進麵皮裡,一顆顆圓滾飽滿的月牙餛飩就在女孩眼前。女孩小時候吃餛飩總是喜歡一邊吃一邊數:一個、兩個⋯⋯。 幾年之後,輪到母親靜靜地坐在飯桌前,眼前又出現了他們的身影。靜悄悄地,他們沒有說話,只是默默地看著女孩嫻熟的動作。拿起一張張麵皮,在掌心中攤開,將誘人的餡料放進麵皮裡,舞動著雙手,一件件藝術品就在女孩的手中誕生。一個個圓鼓鼓的樣子,都爭先恐後地跳入水中。 思念戛然而止,做了一碗熱騰騰的月牙餛飩,送到母親的身邊。「媽,吃點吧!女兒包的。」笑容混著幸福落在她的臉龐。 不管是母親包給女孩的,或是女孩長大後包給母親的月牙餛飩,都是將所有愛的味道包入,一口塞進嚼出回憶,深深藏在記憶深處。吃了一口蘊含隨著光陰堆疊的味道,無微不至的關愛,是家,是母親。 記憶中的味道喚醒了快要沉睡的味蕾,記憶中的味道勾起了沉重的鄉愁,記憶中的味道打開了心底的那扇門。味道有儲存記憶的功能,有些記憶並不會常常被想起,甚至,你都以為自己已經忘記了,但每當你觸碰到某種味道的時候,記憶的盒子隨即被打開,那段模糊的記憶逐漸清晰起來,某個歲月片段的心情也隨之甦醒。記憶中的味道是珍貴且充滿力量,它從未消失,只是暫時想不起來……。 改寫自胡秉言的《水餃》: 濃情半月包,蜜意摯融交。 承載親人愛,團圓守歲朝。 (猜一時令飲食)